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痖弦与现代诗歌的“音乐性”问题
  • [摘要]对于新诗而言,“诗”与“歌”(音乐性)的分离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甚至“诗歌”一词能否成立都成了问题。单纯地模仿民谣、歌曲的节奏形式现在看来并不可行,新诗应该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创造自身的“音乐性”。台湾诗人痖弦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痖弦诗歌立足于现代诗歌同时作为朗诵艺术与阅读艺术的双重传播—接受特性,敏锐地捕捉语言的实际节奏,以“流动的同一性”给语言带来韵律,并保持丰富的悬念和张力。他在使用书面形式表达具体节奏特征上也很有创造性,可以称为“具象节奏”,这是新诗节奏探索上可喜的收获。探讨痖弦诗歌的形式机理可以为思考现代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带来方法论上的启发,由此进一步开展诗律学上的范式变革。
  • 李章斌
  • 全文[ PDF 1657.0 MB ] 2019.5(8):193-204  共有 367 人次浏览
  • 作为“诗教”的战争书写——论宗璞《西征记》中的诗与史
  • [摘要]抗战时期内迁大学学生从军是一段被湮没的爱国往事。宗璞的《野葫芦引》第三部《西征记》,在《南渡记》《东藏记》的叙事基础上,将虚构与史实杂糅,在诗与史的激荡和张力中凸显了战争年代青年积极从军的爱国主义崇高精神。在具体叙事中,宗璞用“英雄悲剧”和“成长历险”两个模式来叙写两位从军主人公澹台玮和孟灵己的命运;与此同时,宗璞在编织历史故事之际对材料予以裁剪取舍,在小说中把头绪万千的多方角力尽量淡化,提纯出一切为了“民族大义”的“青年从军”精神;《西征记》突出“人情美”的审美趣味与宗璞受其熏陶教化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人格素养密切相关,小说在诗与史的叙事缝隙中,呈现出宗璞作品一以贯之的温柔敦厚的“诗教”美学品格。
  • 康宇辰
  • 全文[ PDF 1494.0 MB ] 2019.5(8):205-213  共有 515 人次浏览
  • 论穆旦的“身体信仰”
  • [摘要]穆旦作为一个具有自觉身体意识的诗人,他在信仰身体的同时又表现出摇摆。穆旦身体意识的摇摆与其说是对身体的怀疑,不如说是“身体”的不稳定性的反映,这样的“摇摆”并不能构成对其“身体信仰”的否定。穆旦的“身体信仰”来自他对“身体”的现代认知,当抽象的知识进入流动的经验,他才会不断处在一种质询和追问的状态,这也正是“身体”对于历史的在场。穆旦所表达的“野性的身体”在个体生命和民族命运上的合一,来自特定的历史语境,但其中潜藏着一个终将爆发的悖论。穆旦早期创作从“身体”出发所力图获得的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身体的信仰”和“生命的智慧”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而在他创作的后期,现实政治给予的“智慧”已经不能再衔接他的“身体信仰”。
  • 李 蓉
  • 全文[ PDF 1497.0 MB ] 2019.5(8):214-223  共有 372 人次浏览
 1  2